电力调整器的工作原理因类型而异,常见的有基于晶闸管的电力调整器,以下是其工作原理:
1. 电路结构基础5:
1. 电力调整器主要由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器件、触发控制电路以及一些辅助电路组成。晶闸管是核心部件,它是一种四层三端半导体器件,具有阳极、阴极和门极三个引脚。
2. 导通原理4:
1. 当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时,晶闸管处于截止状态,不导电。只有当门极接收到触发信号时,晶闸管内部的 PNPN 结构会形成一个导电通道,使得阳极和阴极之间导通,电流开始流动。
3. 工作过程:
1. 相位控制方式:这是电力调整器最常用的工作方式。在交流电路中,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相位角,来实现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调节。例如,在正弦波交流电压的每个周期内,在不同的相位点触发晶闸管导通。如果在正弦波的起始点就触发晶闸管导通,那么负载上得到的电压就是完整的正弦波电压;如果延迟到一定的相位角再触发晶闸管导通,那么负载上得到的电压就是正弦波的一部分,从而实现了电压的调节。这种方式可以连续地调节负载上的电压,适用于对电压调节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,比如电炉的温度控制
2. 过零触发方式:这种方式是在交流电压的过零点附近触发晶闸管导通。由于是在电压过零时刻触发,所以对电网的干扰较小,适用于对电网谐波要求较高的场合。在过零触发方式下,晶闸管的导通时间是固定的,可以通过改变晶闸管的导通周期来调节负载的功率。例如,在一个周期内让晶闸管导通一半的时间,那么负载上得到的平均功率就是原来的一半。
此外,电力调整器通常还配备有各种保护电路,如过流保护、过热保护、缺相保护等,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,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他控制设备(如温度控制器、PLC 等)进行通信,实现自动化控制